手头有十几万可以去开家奶茶店吗?从开业到回本要经历这两个阶段
“手头有个十几万,是不是可以去开家奶茶店?”
这种想法在近几年很典型,很多人寄希望于用十几万小投入,加盟个奶茶品牌,来入餐饮这个行当。但面对这类问题,我一般都会回答:真的别把开店想得太简单。
十几万块钱能不能开一家店?如果你在三、四线城市,开一家十二三平方米的饮品店或档口小吃店是可以的,但是如果在一线城市,非常勉强。而且要知道茶饮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,越好的加盟品牌,加盟费越贵。
所以,首先我想说,别把干餐饮的门槛降得太低。
那么开出一家店,资金门槛到底有多高?怎么来算该准备多少启动资金呢?
很多创业者,以为开店的启动资金,就是开店的前期投入成本,也就是比较容易想到的头几个月必须交的房租、设备、装修的成本,等等。
但如果你这么算,这家门店的抗风险能力,可能会很低。
2015年“椒小厨”,在北京的美术馆东街,开了第一家门店
当时这家店只有70平方米,并不大。
租金一次性交半年,再押两个月的房租,差不多24万块钱,这个房租在北京不算特别高。
装修投入了大概十多万块钱。
各类设备的投入,比如各种炸炉、蒸烤箱、烤鱼的设备,总共大概4万多块钱。
为员工准备的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用品,花了大概两万多块钱。
为了筹备试营业,磨合出品,还备了一万块钱左右的货。
还有,各类的像点餐系统这样的内部管理系统加在一起,也花了将近两万块钱。
以上加在一起,整个前期投入将近40万块钱左右。
所谓前期投入就是门店开张之前的投入。
但当时老板准备了100万块钱,才敢启动这家店。
原因就是,开好一家门店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一家店,从开业到回本,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生存周期。除了前期投入之外,还必须留够试错成本和抗风险的资金。
一家小店,从开业到回本,通常会经历两个阶段:
第一个是试错阶段。
开业之后,可能会有1~6个月不等的试错周期。这个阶段,老板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营业数据和用户反馈,调整好出品和服务。这个阶段,很可能依然是属于需要往外花钱的阶段。
第一家门店就经历了三个多月的试错周期。在这三个多月当中,菜单不断地调整,甚至装修和厨房动线也微调过,我们头一个月就有将近15万块钱花在了试吃和营销上。
大部分店都会经历这样的试错周期,只不过时间长短不一。有的店试营业一个月就能生意特别好,有的可能是试营业了两三个月,都还没有起色。
正常的话,一家店第四五个月要能够出现单月盈利了,这个时候意味着这家店开始步入正轨。那么,这时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:优化阶段。
这个阶段老板的主要精力放在效率和体验的提升上,通常会持续关注一些关键的财务指标,比如坪效、人效、翻台、毛利率,是否正常,是否处在健康的水平;关注门店单月盈利的增长速度是否良好,能否保证门店正常的回本周期内回本。
正常第一家门店是在第14个月回本的,这基本上代表餐饮行业的正常水平。门店一般回本周期在十三四个月左右,特别牛的店,能够一年就回本。
除了前期试错成本之外,回本前的一年多的时间里,还可能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,我们把它叫做不可控的风险。
比如说食品安全。当然,食品安全我们本身就应该严格把控,但是万一门店出了食品安全事件,那就不得不面临强制关闭整顿。特别是假设你加盟了一个连锁品牌,只要一家门店出了问题,可能会波及一个城市里所有的该品牌的门店。
再比如说政策风险,一个城市的规划可能直接导致一家门店关停,或者不得不重新选址。
再比如食品安全、消防方面的规定也可能更新和修改。比如新出台一个规定,后厨面积不能低于多少,等等,也会增加开店的不确定性。
还有瘟疫与疫情的风险,比如说新冠疫情就非常典型,包括之前的非典、鸡瘟、猪瘟,都会打击到餐饮业。假设你开的门店主打的是跟鸡有关的品类,一旦鸡瘟暴发,你的生意肯定大受影响。
这也是为什么,有必要留够随时可以用的钱,以备不时之需。这些事情不发生最好,但一旦发生,手里有准备,就不至于因为一次变故没法翻盘。
所以,第一家小店,我认为比较稳妥的是,最好能够拿出开店前期投入两倍的钱,作为启动资金。
作为一家奶茶店,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少不了,包括了五六十万的前期投入,还包括了试错成本和抗风险的现金流。如果你目前手上只有够前期投入的钱,那我建议你先别急,再缓缓,准备更充分些,再启动。
如果你想对照自己的情况,了解开一家店,到底前期有哪些主要花费项目,从而算出大概需要多少的启动资金,我为你准备了两张图,包括开店前期需要投入的各项主要成本,以及一、二线城市的租金概览,供你参考。
前期能不花或少花的钱
前面我讲了,有些钱是你没有想到,而你应该想到的,但其实还有一些钱,可能是你本以为应该花,却没有必要花的。
比方说,很多新老板觉得,新店开张的时候,要花大力气做营销。确实,新店开张的时候,一定会有各种宣传渠道找到你,让你做付费推广。
但我自己的观察是,这笔钱,最好先别花。
我有一个朋友,是北京一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老板,他跟我讲过一件事,让我印象深刻。
他们曾经在北京大兴开了一家新门店,为了给这个门店引流,上了很多的团购券、优惠券,第一天真的来了很多人。但是当他们去翻顾客数据的时候,发现当天有不少的人,竟然来自天通苑。要知道天通苑在北京的北五环,而大兴在北京的最南边。
传统来讲,餐饮门店做的是回头客的生意,一家门店最多也就服务周围五公里的用户。今天一个天通苑的人来这儿吃饭,下一次没有了活动,他还会来吗?
哪有那么多钱天天做这样的营销?这位朋友说,这件事过后,他们再也不做类似的推广了。
新店早期开业的时候,不要轻易做推广,还有更重要的原因。
那就是,一开始一定是试水跟试错的过程,在服务和出品还不稳定的时候,去做营销反而适得其反。头几个月我认为最重要的,是认认真真静下心来,把门店的出品、流程打磨得足够到位,然后再伺机而动。
同样的,除了一开始不用急着做营销,小店一开始,也不用特别复杂的IT系统。
新店开业的时候,一定也会有服务商上门向你推销各种内部管理软件,从点餐系统到各种代运营的服务。但其实一开始你只需要购买一套最基本的线上管理系统,包含线上点餐、收银、库存管理、排班等等必要功能就行了,其他更复杂的功能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着急上。
因为在开店的初期,还是要尽可能保证所有流程是最简单的,搞得很复杂反而会降低整个门店的效率。
最后,新老板还容易在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上走弯路。
一家门店,食材、后厨设备、桌椅、餐具……店里的一切东西都需要采购。当然很多时候,你租下的店面,是从上一家餐饮门店手里转租下来的,有时候上一家店留下来的东西你能直接拿来用,对方会以某个价格转让给你,但也可能所有东西你都得从头买。
那怎么能够找到中意的供应商呢?
我的经验就是:多看多问,找被验证过的供应商。比如,如果你朋友圈里有做餐饮的朋友,一定要去咨询他们。
但如果说,你没有熟悉的朋友可以问,怎么办?
有个很简单的方法,就是直接去别人店里问。
不瞒你说,最早的时候,我们开第一家店,也不知道冒菜这些料到底应该从哪儿进,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我们把北京很多做冒菜的店都尝了一遍,然后直接大胆地在门店里问老板,你这个料是从哪儿进的?
有一次我们去了一家特别有名的电烤串品牌,当时就觉得这个烤串的味道真不错,于是就开始打听电烤设备的供应商以及烤串的供应商。
没想到,到最后真的被我们找到了。
这个办法我觉得挺好使。比如说,你去到一些知名的品牌店,觉得它的桌布或者餐具的样子,正是你想要的,你也可以直接等人家快打烊或者不那么忙的时候,上去直接要供应商的联系方式。虽然可能会被拒绝,但是相信我,总会有人愿意告诉你,这或许也是创业的乐趣吧。
小结
一般来说一、二线城市整体房租和人工价格要高于二、三线城市,主要不同点在于价格最高点一线城市要更高,但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商圈同样有相对便宜的地段。
对于人工成本而言,一线城市可以选择灵活用工等更多用工方式以侧面降低人工成本。
早期开业时可对点评开通、商圈开业宣传进行适当营销,引流的目的是为了测试。
对于营销的大规模投入要在模式稳定后逐步进行。在门店模型未打磨完成时过早地进行营销推广,会导致产能和服务能力压力过大,反而使得营销成为差评放大器。切记,餐饮是回头客生意,盲目营销的往往都不能带来好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