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49局口碑崩塌,次日票房腰斩,导演陆川怒火中烧!
近日,电影《749局》的上映引发了广泛关注,首日票房高达1.74亿,迅速位列国庆档票房榜首。仅隔一天,票房却直接腰斩,跌至不足一半。这令人不禁感叹,短短24小时,这部影片便从第一阵营跌至第二阵营,甚至预示着的票房走势将愈加惨淡。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,票房的变幻莫测并不新鲜,特别是在重要档期,影片票房的跌宕起伏往往与影片的质量和口碑息息相关。而《749局》的遭遇,似乎印证了这个不变的法则。
豆瓣评分为5.0,成为开分影片中垫底的存在,这样的“不及格”分数无疑让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跌至谷底。首日票房虽高,但看过的观众无不失望,口碑和评价更是在网络上引发了一轮次次的群嘲。
影评人和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表批评,陆川的作品被质疑为“打怪影片”的俗套之作,不少粉丝也对这样的转变感到震惊。面对这样的反响,陆川的反应可谓是迅速而直接。他在社交上连发三条微博,表达不满与释怀,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安与无助。
第一条微博中,陆川声称要对所有的责任承担当,表示:“冲我来,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,他们是最好的。”他的话语虽带有火药味,但不难看出,他对于影迷和观众声音的重视。第二条微博则显得更为委婉,表达了他对支持者与批评者的感激,甚至用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来形容此事,试图以此来安慰自己,也安慰那些仍在支持他作品的观众。
而后,陆川的第三条微博则清晰而理智,他表示要在这样的逆境中反思,向批评者致敬,计划在泥潭中种出更好的荷花。看似是成熟的表现,然而在观众看来,这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。
陆川作为一名导演,他的言论和做法反映出了一种内心的挣扎。当年对《抓娃娃》的炮轰如今回头来看,更让人感受到他对文化和电影质量的执着。他曾表示,“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我国电影市场,是文化的悲哀。”然而在自己的作品遭遇滑铁卢后,他的回应似乎也只是为了维护体面。
《749局》打着知名机构的名号,却以一种无聊俗套的超英模式呈现给观众,最终与观众的期待背道而驰。影片的叙事节奏缓慢,有着无堪重负的拖沓感,虽然在视效方面曾声称会追求一线标准,但实际结果显而易见,无法让人满意。
不少观众对此影片的构思感到失望,原本期待看到一个充满惊奇和探索的“749局”,却被一场场打斗和无聊的套路所淹没。期待亦是失望,而这种失望直接反映在票房表现中,成为了“诈骗影片”的标签。
影片引用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句:“世界让我遍体鳞伤,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。”这样的哲思固然撼动人心,但与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和角色建立几乎无法产生共鸣,纵使试图升华,却终归显得生硬而无力。
在经历了首日的辉煌后,接踵而至的却是口碑的崩盘和票房的断崖式下滑。导演陆川和整个团队虽未必会在财务上承受巨大损失,但这部影片在观众心中已经铸下了失败的烙印。面对这样一部影片,观众用脚投票,选择了对比于低潮的电影质量更高的作品。
沉淀和反思之后,《749局》的现实反映了当下电影市场的真实情况。观众对于创作者的诚意和质量的苛求,显然是不容忽视的。未来,电影人需要更加尊重观众的期待,不断提升品质,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